第三百零六章 连锁反应 六-《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


    第(2/3)页

    “启奏陛下,那名狂徒已经斩首,请陛下过目!”刘武周看着那颗闭不上的人头,挥挥手:

    “给寡人拿下去,与尸体一起埋了吧!另外,派出侦骑,前往幽州和漠南定襄一线还有黄河渡口一带,严密监视窦建德与罗艺还有关中李唐的动向。”

    “是!”安排完这些事情后,刘武周又派出与独孤恩泰相识的人去长安,与独孤恩泰联络,看看独孤恩泰能不能想想办法?拖延李唐的脚步。

    过了几天,刘武周向幽州和漠南定襄一线还有黄河渡口一带派出的侦骑回来禀报说:

    “皇上!窦建德已经亲自点起十万大军,一路进逼,直到幽州城下!另外,从漠南一带也发现了大股唐军,初步估计,也不下十万,并且看旗号是李元吉。黄河一带暂时没有什么动静!”

    刘武周一听说窦建德已经亲自点起十万大军,一路进逼,直到幽州城下后的消息,心中暗中骂道——好你个窦建德,你是要我在前面抵挡李唐,到时候寡人和李唐两败俱伤之时,你好做顺水人情啊!又听到从漠南借道的是李元吉,心中松了一口气:

    “哼!是那个草包,来人啊!速速派人去同时宋金刚宋元帅,让宋元帅好生防守,就说以前之事,寡人既往不咎,粮草之事不用担心,全部由朕供应。另外再通知驻守黄河一带的尉迟将军,要尉迟将军严防黄河对岸的唐军渡河偷袭,还有,随时关注马邑的动向,一旦有事,马上报告。”,

    “是!臣遵旨!”刘武周吩咐完所有的事情后,一个体力不支,坐在了地上,李元吉的军营内部,李元吉按耐不住自己心中的兴奋,在自己的帅帐中设宴,款待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万彻、薛礼、苏定方等人。李建成以多加历练为名将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全部送到李元吉的军中:

    “四弟,此番马邑之战,事关重大,也是关系到四弟你的翻身之战,要知道,当初,那河东属地除了柴介、秀宁夫妻镇守的苇泽关之外,包括太原现在都在那刘武周的手里,因而军中的从龙老将心中对你极为轻视,多为世民拉拢。而你身边现在只有一个薛万彻,为兄实在担心,你身边势单力薄,所以为兄特地将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全部送到四弟军中历练。房玄龄之长在于军中谋划,杜如晦善于军中粮草军械的调度,此二人都是足智多谋之辈,罗士信、薛万钧二人皆是武艺高强之辈,薛礼、苏定方二人在家兄这里也是谨慎之人,此次就希望借四弟之手假意调教。四弟,为兄拜托了。”李元吉心中知道,明着是借这次出兵马邑的机会将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全部送到自己军中历练,在外人看来,这是兄友弟恭,实际上,又何尝不是架空自己,不过李元吉也承认,李建成说的是真话,自从太原溃败,李孝基身死,在长安的贵族圈子里,李元吉除了一个皇子身份外,就是一个草包的代名词,这次能够出兵马邑,一雪前耻,也是自己面前的这位太子哥哥在父皇面前进言所得,而且军中就将段志玄、刘世龙、殷开山、刘弘基等人与秦王李世民关系密切,时常在秦王府中饮宴。自己在荣任马邑行军道大总管的时候,曾经派人去请过段志玄、刘世龙、殷开山、刘弘基等人,希望段志玄、刘世龙、殷开山、刘弘基等人能够出山相助,谁知道段志玄、刘世龙、殷开山、刘弘基等人不是说自己旧疾复发,就是说自己新伤未愈。自己亲自上门都受到了冷遇,而房玄龄、杜如晦、薛礼、苏定方等人的武艺和能力,李元吉早已经有所耳闻,薛万钧的武艺,薛万彻也曾经在自己耳边说过,所以即便李元吉自己心中有些不情愿,也不得不说,李建成没有害过自己。再加上这一路行军,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路调度有方,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也是弹压军士的好手,李元吉索性就做了甩手掌柜,除了行军,就没有别的事情,不过,通过突厥頡利可汗对杨政道的压力,李元吉借道突厥漠南,取道定襄之后,眼看马邑城就在眼前,房玄龄和杜如晦却下令全军休息,戒备,不主动出击,李元吉心中疑惑,可是一路上,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全部对自己毕恭毕敬,又是太子李建成塞给自己的人,李元吉也不愿意与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撕破脸面,就借故休息,在自己帅帐中摆下宴席,一来犒劳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薛万彻、薛万钧、罗士信等人,另外一方面,希望从房玄龄和杜如晦的嘴巴里探些口风,李元吉举杯,向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薛万彻、薛万钧、罗士信等人敬道:

    “来来来!各位李唐的朝廷栋梁,官场精英,本王此次出兵,皆靠诸位协助,这一路前行,解释诸位将军、诸位大人主事,一切有条不稳,本王就是一个甩手掌柜,今天难得忙里偷闲,只是,行军途中,不得饮酒,所以本王借此茶水一杯,为诸位大人、诸位将军解乏,诸位大人、诸位将军、请!”

    “齐王殿下请!”

    “好!请满饮此杯!”李元吉与房玄龄、杜如晦、罗士信、薛万钧、薛礼、苏定方、薛万彻、薛万钧、罗士信等人一起饮下了第一杯茶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