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陛下!臣有一个忧虑,就是陛下向铸造新币,改革币制,朝廷的信誉问题……”听了张季龄的话后,鲁生之、恒广元、龚忆南等三人好似被浇了一盆冷水,慢慢的冷静下来——为了应对天灾和民变引发的经济危机,朝廷总会以改革币制为名,不断的铸造新币,而每一次铸造新币的重量都与旧币重量不同,而引发币值不同,新币向市场流通都会引发市场上面的混乱。商家也会因为币值不同而在交易中引发不便,百姓也因为屡次交易受阻而辱骂商家,当然,商家在交易中是不会吃亏的,但是对于像江南吴中张氏家族这样的商家来说,尤其是张季龄素来有义商之名。自然把商家信誉看的颇重。当然还有一点,张季龄不愿意为朝廷官府顶责。鲁生之、恒广元、龚忆南等三人也看着李建成,李建成笑着——这个张季龄,不愧是后世风尘三侠中的虬髯客的原型,这份心机…… “张大人所言极是!其实,朕也知道,朝廷屡次改革币制,使得民间交易不便,朕每当思之,也是痛心疾首啊!所以,朕当效法秦之商鞅——立木为信,取信于民!就看四位对朕有没有信心了?”鲁生之、恒广元、龚忆南、张季龄等四人都知道立木为信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而且就是因为商鞅的立木为信,也使得秦朝的币制信誉最好。从来没有贬值的事情!鲁生之、恒广元、龚忆南、张季龄等四人都很期待。李建成向鲁生之、恒广元、龚忆南、张季龄等四人说道: “四位大人都累了,就先下去休息吧!朕会让你们看到朕是怎么做的!”鲁生之、恒广元、龚忆南、张季龄等四人向李建成行礼告辞,随后回到了各自的驿馆,到了晚上,张季龄正准备休息,这时,门外响起了轻轻的敲门声: “张大掌柜的,张大掌柜的睡了吗?” “哦!是谁呀!?这么晚了有事情吗?” “请张大掌柜的开门,有贵客到!”张季龄听说有贵客,马上将门打开,只见门外有两个身穿斗篷的人。 “不知道二位是谁?找在下何事?”两个身穿斗篷的人马上走了进来: “二位这是不是太不礼貌了,这是我的房间……”张季龄突然停住了自己的话语,因为两个身穿斗篷的人已经将斗篷取下: “啊!陛下!狄大人!”张季龄发现是李建成和狄仁杰。马上跪下行礼。 “免礼!张大人,朕今天晚上来是有事情想向张大人求助的。” “陛下请说!” “朕知道张大人与谢映登先生素来有交情,你们吴中张氏与阳夏谢家又是姻亲,所以,此事一定要让张大人出马才行,朕才放心!”在李建成的叙述中,张季龄知道了李建成嘱托的事情——谢映登因为赏赐在长安的时候,发现李唐皇室的夺储之争,心中不想参与,就来到终南山与早已在终南山出家的族叔谢弘在终南山三清观潜心修道一起修行。但是,李建成素来欣赏人才,谢映登善用银枪,神射无敌,李建成如今已经是李唐皇帝了,并且一旦整顿好中原内务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草原的突厥,谢映登神射无敌,李建成自然要大加招揽。而张季龄也素来觉得,谢映登自幼聪明好学,诵读经文过目不忘,十四岁中秀才,后习武,精于弓箭,熟读兵书,十八岁时即文武兼备,远近闻名,在江南的时候,江南人都称呼谢映登为“赛信陵”。如今当了道士,张季龄也觉得谢映登可惜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