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王上突然昏迷,西漠臣民人心惶惶。 但是随后大家发现,他醒不醒来并没有影响朝廷正常的运转。 便也渐渐安稳,恢复如初。 叶南归在抵达国都的次日就去了西山城。 此地距离国都不远,快马加鞭也就一日行程,书信往来倒也方便,反正比当初旅程中的西漠王效率多了。 而且他迄今为止,并没有做出让人有争议的决策。 赵召等人会先将事情处理好,再呈送给他,他基本只需要盖章同意与否。 随着时间一日日过去,西漠王一直未醒,众人从最初的怀疑不安,到现在已经能十分淡定地将折子送去西山城。 他们差不多心中也有数了。 叶南归不是随便乱盖章的人,他对于朝政有基本的判断力……西漠王后每日都守着西漠王,等着他醒来。 她联络了自己母家,召集了一些人手,打算等西漠王醒来后,劝谏他立即册立钟离秋为世子,绝对不能便宜叶南归……只可惜,西漠王一直没有苏醒迹象。 朝中六部大臣三天两头都来探视王上,以表示自己的关切和忠诚之意,还有不少每次都哭晕在王上病榻前。 这日,赵召又来探视西漠王。 西漠王后不在。 她这几天积极联络自家父兄,不知在密谋什么。 “臣赵召拜见王上。” 赵召行礼一拜。 本该昏迷不醒的西漠王,刷地一下睁开眼睛,转头看向他道,“你来了。” 一旁的心腹内侍,立即去门外把风。 屋中,只剩下君臣二人。 “他如何?” 西漠王慢腾腾地撑起身,爬坐起来,问道。 赵召连忙上前一步,搀扶着病歪歪的西漠王在榻上坐稳,道,“王上慧眼如炬,给西漠挑了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琰公子偶得重权,却心思沉稳,不滥用职权,公私分明。” “最令人惊喜的是,公子批阅折子之时,遇到事关百姓生死之事,除了盖印,还会难得留下笔墨,催促立即执行。 其他折子,他都只批示可与不可,可见在他心中,以民为根。 琰公子能有此心,西漠的局势,王上不必担心。” “接下来,臣打算不再事事提供建议。 有些事,也需要琰公子乾纲独断。” 即便有王上的吩咐,但最初连他也并不放心,将玉玺交给叶南归。 朝臣们都怕叶南归胡来。 每次送过去的折子,众人都先深思熟虑将各种解决办法写上,供叶南归挑选……如某地官员上奏请辞,几位重臣都附录一封对此事的看法,其实就是从各个方面隐晦提醒,这个人该如何处置。 其实吧,一般这种事,都是王上自己决定。 第(1/3)页